2016年11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求真讲坛第66期在六教B412举行,本场讲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课程系列讲座本学期第一讲。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易教授做了主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学术讲座。我院研究生、访问学者共40多位师生聆听了讲座。
首先,王易教授借鉴费孝通先生对中西方社会结构的分析,从天人、人我、家国三方面,概括总结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三个层面上的精神表现。天人关系上的天人合一,塑造了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人我关系中的推己及人,形成了仁爱和谐的人伦秩序;家国关系中的家国同构,则反映出以孝求忠的德治主义。
其次,王易教授对以上三方面内容做了详细分析和讲解。天人合一观念代表了中国人整体把握世界的观察模式,这种思维方式融入到了中国社会、文化、组织形态、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思想,最为注重仁爱、忠恕之道,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中的“反求诸己”。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特征,在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中,个人的“孝”逐渐政治化,成为“忠”的合法性基础。
最后,王易教授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仁”、“孝”、“忠”、三纲领、八条目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不同层面进行了现代性解读和阐释。认为这种把对个人的意义和社会、国家的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思想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思想养料,更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王易教授本次讲座,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融思想深刻性和表达通俗性于一体,切合当下,讲解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讲座中,王教授大量引用《周易》、《国语》、《论语》、《孟子》、《庄子》、《大学》、《史记》、《说文解字》等众多经典著作中的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听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兴趣。
主讲教授简介
王易,山东济南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长期从事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德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