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主管副院长肖贵清教授,院教学委会主任蔡乐苏教授,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刘敬东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峰明教授,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欧阳军喜教授,新引进的戴木才教授、李义天教授,及马院新上岗博士生指导教师、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人员共20人参加了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伟教授和学位办副主任张圆圆老师到会交流。会议由副院长暨学位分委会委员肖贵清教授主持。
分组交流会现场
肖贵清教授介绍马院研究生培养情况
副院长肖贵清教授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构成,及博士生培养情况,总结了马院博士生培养取得的成绩,以及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之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
蔡乐苏教授分享博士生培养心得
蔡乐苏教授已培养十余位博士生并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他结合亲身经历从虚实两个角度谈了自己的感想。从虚的角度,蔡老师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必须做到“三正”:人正、心正、学正。导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和人品魅力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处理好为人和为学的关系。从实的角度,蔡老师提出指导博士生要尽早确定研究范围,在读书和思考的过程中,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
王峰明教授分享博士生培养经验
王峰明教授提出,指导博士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位指导教师都应该结合自身学科特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指导方式。在指导博士生的过程中,王峰明老师要求学生要做到“多读书、做笔记”,他要求学生在读经典的过程中,完成理论建构,形成哲学意识。在学期间,博士生要完成50万字的读书笔记,硕士生要完成10万字的读书笔记。
欧阳军喜教授分享博士生培养经验
欧阳军喜教授谈到,在 “怎么指导”的问题上要把握好三点:首先,在指导学生选题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学生想研究什么,还要看学生能研究什么,在帮助学生把握学术前沿的基础上,分析值不值得研究,有无条件进行研究。其次,强调学术性,保持充分的学术自觉。马院有宣传的职责,但更要进行理论研究。最后,师生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老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全程参与学生的研究。
刘敬东教授分享博士生培养经验
刘敬东教授在分享中提出,作为博士生指导教师,最自豪的事情莫过于带出几个在学界有影响力的学生,而博士生的培养过程则体现了学生和老师的对立统一。在论文选题上,刘老师主张因地制宜,不强迫学生,可以帮助学生选题,也尊重学生的自选题。作为指导教师,也要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从而避免“师傅不明弟子拙”的情况发生。
戴木才教授分享为师为学心得
戴木才教授用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在指导博士生的过程中如何真正做到“三正”,并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尊重学生,并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立志。其次,对指导教师的角色要准确定位,指导博士生的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指导教师的观念要紧跟时代发展。第三,和学生相处要做到交流、交友和交心。
听了各位老师的发言,每位青年教师结合自身实际纷纷表示,要努力学习老教师治学严谨的态度,发扬学院研究生培养的优良传统,与学生一起成长,争取培养出不断超越自己的优秀学生。
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伟教授发言
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伟教授高度评价了这次交流会,认为这次会议不仅交流地充分,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鲜明特点,自己也很受启发。张伟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还鼓励了马院的青年博导要利用好清华的资源,探索出清华的风格,走出一条学术创新的新路子,并期待各位年轻老师能走上新的学术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分组交流”会圆满结束
供稿:朱慧欣 摄影:王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