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2019年寒假实践纪实

2019年寒假,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奔赴祖国各地和海外多个国家开展寒假实践活动。有的同学走进国境南北探索大国之治;有的同学跟随学校丰富的实践计划前往海外,“向世界讲述可爱的中国”;还有的同学以清华马院新时代基层党建服务队成员的身份融入清华兄弟院系的实践支队,开展实践中的党组织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开眼界、长才干,坚定信念、提升品格,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育人的重要环节。

探索大国之治,走进国境南北

一月的雪城牡丹江,白雪夹道,空气清冽。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八名研究生入驻位于海林市开发区的东北抗联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开展了丰富而有深度的实践活动。

此时的教育基地正在筹备东北抗联宣传展厅布展,其中6000余件待展的藏品,都是来自民间收藏家王海军的收集与提供,令队员们备感佩服。据王海军表示,他多年来的愿望就是依托这些藏品建立“抗日战争博物馆”,永久地向公众免费开放,使每一位看过展览的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随后,支队成员前往记录了中东铁路历史的横道河子镇参观。中东铁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是近代中国人民遭受列强侵略的铁证。在这里,成员们深入了解到中东铁路修建的历史。展厅中陈列的20世纪欧美国家建造的机车模型,带着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让成员们直观地感受到世界机车建造的发展进程。对比飞驰在中国大地上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不禁让人感叹时过境迁,祖国早已发展壮大。

在探访牡丹江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旧址——横道镇七里地村时,支队成员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了解到中共早期在牡丹江地区发展党建、领导革命运动的曲折经历,以及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组织的艰苦环境和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艰难斗争情况。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党员,更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牡丹江支队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三名博士生来到海南海口市开展实践活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海南省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在全国经济发展中走在了前列。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海南省美兰区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地区,成为在基层推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党的十九大精神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先锋。

海口实践支队首先来到了美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该中心发挥指导、统筹、组织、培训功能,同时还整合了全区各类志愿服务资源,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涵盖了理论宣讲、卫生教育、生态保护等不同方向的12支专业志愿服务支队。针对参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习到的新经验,海口实践支队同学在海口市美兰区文明实践中心开展了“促进文明实践工作在美兰区基层推行”以及“绿色发展视阈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两场宣讲,同时还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围绕基层建设、农村环保以及思想宣传开展了座谈交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建设必须融入群众中,贴近群众生活、关心群众需求、引领群众思想。作为马院人,我们要主动走近群众,积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基层,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海口实践支队队长罗惠敏说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要运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助力于新时代文明建设,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队员夏敬芝在实践后这样谈到自己的感想。“通过本次实践让实践团队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传播路径有了更深体会——新时代需要我们学以致用,不仅具有扎实理论功底,更要在实践中发挥所学”,队员郑宇博这样谈到自己的体会。

领略多元发展,传递祖国声音

2019年寒假,清华大学46名研究生骨干在5位带队教师带领下,深入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瑞士、荷兰、比利时等国,调研“一带一路”中资企业“走出去”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创新模式,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开展海外宣讲,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理解。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磊、王琦煜参加活动。

这是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知行计划”海外实践支队首次走进柬埔寨。支队围绕“一带一路”背景下柬埔寨的减贫模式进行了为期4天的实践调研。特殊的历史契机,为支队的柬埔寨之行赋予了重要时代背景——刚刚过去的2018年,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柬建交60周年;2019年则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支队赴柬实践期间,又正值柬埔寨首相洪森访华,中柬友好与合作迈向更高水平。这一系列重要历史节点,让队员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着青年在新时代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张磊结合自身在洛阳、贵州参与扶贫工作和在非洲的实践经历,围绕“中国精准扶贫及其经验启示”这一主题面向金边皇家大学国际关系学院50余名师生和柬埔寨劳工与职业培训部有关官员进行了两场宣讲,通过真实案例,与柬埔寨师生及政府官员交流中国精准扶贫的模式和经验,传递中国智慧。宣讲结束后,柬埔寨劳工与职业培训部副部长对中国精准扶贫模式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希望能进一步学习借鉴中国的经验。

王琦煜则在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知行计划”海外实践计划的支持下来到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扼守马六甲海峡这一远东至欧洲贸易航运要道,是“一带一路”倡议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沿线国家。围绕“自由贸易体制建设”这一主题,清华大学研究生骨干“知行计划”新加坡-马来西亚海外实践支队走访国际组织、驻外使馆、中外企业和民间组织等,开展了全方位的深入调研。

马来西亚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也是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2019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这对友好近邻将迎来建交45周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在密切的贸易合作关系下,中马两国的民间外交也十分活跃。在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副会长林恒毅拿督告诉支队成员,三十余年来,马中总商会一直扮演着民间推动两国经贸发展与投资合作的重要桥梁角色,目前商会拥有1800多个企业会员,并为会员提供在中马进行经济贸易活动所需的咨询和交流平台。王琦煜在参与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交流活动中围绕中国和马来西亚外交历史,分享了自己此行的感受。

此外,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冬雪教授和党委学生部侯岩老师的带领下,清华大学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协会(TMS协会)走进俄罗斯,通过寻访苏联时期俄罗斯历史,走访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中国驻俄使馆教育处等中国在俄机构,拜访中共六大会址纪念馆等,了解中俄关系发展脉络,探寻中俄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叶子鹏、郑翔瑜、吴宇潇参加活动。

在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莫斯科分所,同学们了解到法律服务在中资企业海外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商贸中心,同学们聆听了央企在莫斯科为中国企业打造更广阔商业平台的光辉故事;在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同学们看到了许多中国企业在俄蓬勃发展、促进中俄经贸交流的强劲动力和未来的无限可能。在圣彼得堡,同学们与中俄青年创业协会进行对话,交流了中俄青年在创新创业方面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果及思考;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同学们与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举行座谈,围绕进一步加强海内外中国青年学子合作,传承促进中俄两国世代友谊等话题展开讨论。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是俄罗斯实践的最后一站。马先军馆长为清华师生一行介绍了纪念馆的各个展厅,认真回顾了这段中共唯一一次在海外举行代表大会的历史。参观结束后,支队青年党员深受革命前辈共克时艰、勇于担当精神的鼓舞,面向党旗进行了庄严宣誓。

活动后,中国留俄学生总会与共青团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总支部委员会签署了加强交流的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互访活动。

带队教师韩冬雪教授在总结中谈到:“大家无论从理性还是感性的方面,都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共党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这次学习对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方法、途径,具有非常大的启示作用,希望同学们把这种优秀的传统传承下去。”

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基层党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深入调研农村基层“抓党建,促脱贫”政策落实现状,贡献清华学子青春力量,2019年寒假,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研团组织了来自校内的11名同学赴吉林长岭县开展基层实践活动。

为统一实践思想,增强团队凝聚力,支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魏丽同学以清华马院新时代基层党建服务队成员的身份加入支队,并当选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在实践过程中,在支部书记魏丽的组织下,支队临时党支部在实践前召开行前读书会、在实践期间开展多场主题宣讲,与当地基层公共部门联合开展多次组织生活,走访调研农村基层一线党建工作,充分展现了清华学子求真务实的学风,以及天下事系我心的家国情怀。

2019年,站在新起点,改革开放再出发,在实践支队行前读书会上,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魏丽紧跟热点话题,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形象巧妙地用一组数据为支队成员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魏丽分享到,“改革开放40年并非终点,相反,这是一个节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改革开放这条路上仍需要不断努力。青年一代肩负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支队成员们纷纷表示,此次行前读书会,不仅使支队成员们加深对最新政策的理解,也激发了队员们全身心投入实践,深入国家基层、感知时代脉搏的热情。

伴随着实践行程从调研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到亲历文化扶贫与党建扶贫,魏丽先后组织并主持了两次组织生活,灵活采用分议题发言与自由讨论相结合或主题研讨的形式,结合实践行程,深入讨论了农村电商发展、高中生心理健康与成才教育、基层党建和产业扶贫、文化生活对基层思想引领的作用等现实问题。每一次讨论,既是对实践的小结,也是对大家思想的启迪。

在实践过程中,带着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热切的求索心情,魏丽参与调研了长岭县大兴镇及其下属各村的基层党建情况。与镇党委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及基层老党员等群体面对面交流,获取了有关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貌的一手资料,探讨了基层党建工作中面临的棘手问题和解决对策,也直观感受到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农村党员的生活状态,这对于惯常埋头啃文献、提笔写文章的我们来说,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行程临近结束时,魏丽在面对20余名村支书和乡镇干部开展题为“夯实基层党建,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宣讲时,分享了自己将理论所学与实践所得相结合的成果,也表达了参加基层实践对于自己原有学习模式的补充和检视。虽然在实践行前,她已经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整理出一套有关基层党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宣讲逻辑,但随着每一次调研、对话与走访的深入,魏丽表示每晚都会对自己原来的宣讲思路“推倒重来”,她认为只有经历阅读、调研、思索、沉淀全过程的锤炼,才能真正获取有生命力、有说服力的理论,践行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也正是这样一种勤于探索、敢于质疑的态度,使得魏丽的宣讲既呈现出清华学子应有的学术素养,又表现出接地气、有温度的朴实气质,不少农民村支书听完后表示很有共鸣,问题提点“切中要害”。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何建宇表示:“青年学子是在共和国的艰辛探索中茁壮成长的幸运一代,唯有不忘壮阔波澜七十载,把个人成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投身到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伟大洪流中去,才无愧为真正的新时代青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从不同维度去体悟七十年的壮阔,在实践中更加坚定了学以致用、服务人民的初心与使命。

转发自中国青年网3月16日报道

记者 王凤标 通讯员 叶子鹏 蓝 黎 魏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