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理论报告团赴山东临沂开展实践宣讲活动

4月1日-3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理论报告团赴山东临沂市开展实践宣讲活动,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宣传宣讲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山东省临沂市委宣传部接待了理论报告团一行。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理论报告团在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临沂市行政服务中心,报告团成员分别结合“新时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党史与青年信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会精神解读”、“党管意识形态”等主题开展了宣讲交流活动。临沂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仕江、副部长周晓东,临沂市兰山区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李春仲,兰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辉,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东升教授、院长张立梅教授,鲁南厚普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姜佳峰等参与本次宣讲及交流活动。

理论报告团在临沂期间参观了临沂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暨华东野战军总部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并开展了多场主题宣讲。同学们表示,这既是一次深入革命老区对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宣讲,也是一次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沂蒙精神的党性教育。通过这次实践宣讲,对革命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对临沂发展巨变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进一步锤炼了党性,坚定了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和决心。回校后将把这次沂蒙老区“红色行”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激励广大清华学子积极参与沂蒙精神学术、课题研究,扩大沂蒙精神在高等学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交流合作新途径,自觉弘扬践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山高水长,沂蒙情深。山东临沂市不仅是著名的琅琊古郡,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极其深厚,而且是著名的红色老区,革命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在此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八路军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及华东、山东党政机关曾长期驻扎在沂蒙一带。当时沂蒙老区有120万人拥军支前,21.4万人参军参战,10.5万名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创立洒下了热血。清华马院理论报告团的同学们在沂蒙老区的实践学习和交流研讨中无时不经历着感动,“沂蒙红嫂”明德英、“沂蒙母亲”王换于等一大批沂蒙英模事迹充分体现了当年沂蒙人民“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军民鱼水之情,人民军队与沂蒙老区百姓在革命烽火中铸就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令人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改天换地,沂蒙日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革命老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对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临沂因沂蒙精神而在革命文化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沂蒙精神体现出的军民一体、上下一心的矢志奋斗精神深深刻揭示了深蕴于人民中的伟力,人民群众是党和人民军队的坚实根基,只有不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军民融合发展,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充分激发改革创新的时代力量。沂蒙老区的建设与发展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沂蒙人民继承发扬革命年代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的领导,艰苦奋斗、矢志创新,革命老区建设日新月异,如今临沂已经成为城水和谐、文脉鼎盛的山水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