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清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博士生论坛举行

首届清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博士生论坛举行

1030日至31日,首届清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博士生论坛在清华大学法律图书馆B122教室举行。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与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共同举办,共遴选出20篇论文进行汇报,邀请到6位老师担任评委嘉宾,共有来自各院系的40余位同学参与了本次论坛。论坛开幕式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主持,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处长杨永恒、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安东分别致辞。

   

(杨永恒老师致辞)

杨永恒首先指出,文科发展为清华大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与通识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分析了清华文科发展的基础、现状和毕业学生五年内的学术就业率。之后,杨永恒围绕构建高水准学科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对参与论坛的博士生们提出了要求和期待,并祝贺本次论坛顺利举办。

 

(赵岑老师致辞)

赵岑梳理了清华大学博士生论坛的发展历史,自2002年首次举办至今,历经19年的探索和创新,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学术论坛培养体系,先后举办了650余期各类论坛,开展了2.3万场各类学术报告,参与覆盖了校内外师生逾6.1万人。赵岑鼓励同学们以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以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加快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建设,提高我国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水平、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朱安东老师致辞)

朱安东指出,当前的西方经济学具有无力性,已经无法解释世界和提出解决方案。我们正在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西方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围追堵截,是时候呼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回归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需要中国青年学者的参与和担当。朱安东希望同学们珍惜本次论坛一天半的时间,能够学有所获。

 

(刘震老师主持本次论坛开幕式)


在论文汇报环节,共有20名同学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内容涵盖区域协调发展、数字经济、货币制度、大数据、中美贸易摩擦、金融化、国际分工、技术垄断等社会热点问题。也有同学对马克思-斯拉法体系、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比较优势原理等政治经济学经典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安东教授、刘震副教授、张维副教授、龙治铭副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赵准副教授、李帮喜副教授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师生踊跃参与,深入交流,论坛气氛活跃。

 

(论坛现场)

闭幕式上,评审老师分别表达了参与本次论坛的感受。张维提醒同学们不要陷入西方经济学的窠臼,要多读经典,从马克思主义视角解释世界,真正作出“令人感动”的学术研究。赵准鼓励同学们要对自己的学术有信心,选择了方向便义无反顾前行。朱安东对比前几年的汇报情况,认为整体的汇报水平在稳步上升,期待同学们在日后作出更好的研究。刘震从“会表达、会倾听、会交流”三个角度对同学们提出期望,并鼓励同学们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俯下身感受祖国的伟大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真正有意义的学术研究。


首届清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博士生论坛在热烈讨论中落下帷幕。

 

(论坛合影)

撰稿:张立榕

摄影:石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