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助教培训

9月5日至6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2年秋季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助教培训。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朱安东,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杨帆,研究生院学籍与奖助办公室主任康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李蕉主持培训环节并作主题报告。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质量的思政课离不开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1年底,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专职思政课教师年轻化成为队伍发展新态势。伴随着人数的迅速增长,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逐渐引发多方关注,而帮助青年学者应对思维转变不畅、试讲训练不足的困境,加快从“青椒”成长为“师者”的脚步则成为可能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由此,本项目围绕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的角色定位、培养思路与制度建设,探索通过建设完善思政课助教培训体系,培养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力量,强化思政课育人成效的发展路径。

杨帆从什么是思政课、什么是思政课教师、什么是思政课助教三个方面展开,强调了思政课对于培育和塑造学生正确价值理念的重要作用,总结了思政课助教在参与教学工作过程中应该把握的重点问题。杨帆指出,助教应当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筑牢理想信念,加强理论素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与此同时,助教应及时明确定位、转换身份,真正成为连接老师与学生的桥梁纽带。

康妮指出,过去的助教工作存在重使用而轻培养的问题。本次培训在突出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同时,设计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应知应会、同辈分享五个模块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通过专业化培养、个性化指导支撑助教的成长成才,进而更好地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大局。

朱安东带领全体同学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勉励各位思政课助教将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作为自身工作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思政课堂的生动实践中深化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方法。其一,政治要强,要求思政课助教在筑牢思想根基和防线上下功夫,继承发扬又红又专的育人传统;其二,情怀要深,要求思政课助教热爱所投身的教育事业,以饱满的热情和十足的干劲迎接前进道路的困难挑战;其三,思维要新,要求思政课助教学习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推动课堂教学管理创新发展;其四,视野要广,要求思政课助教具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精神切实提升自身理论水平,积极回应学生的知识困惑和现实关注;其五,自律要严,要求思政课助教做到课上课下一致、网上网下一致,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律精神;其六,人格要正,要求思政课助教用高尚的人格、堂堂正正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做学生有立场、明方向的引路人。

李蕉作“未来金师养成计划——助教体系与清华的思政课建设”主题报告。李蕉回顾了近六年思政课课堂的变化和进步,提出新时代的课程建设不是简单堆砌思政元素,而应重在讲清底层道理。思政课教师在设计相关课程时,应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促进助教管理体系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相辅相成,从点、线、面、体四个方面立体化提升课程质量。此外,李蕉从把握课堂节奏、推进课程内容、处理学生反馈三个角度展开分析,鼓励思政课助教大胆引导学生从“学生式”听课转变为“教师式”听课,不仅要听内容,更要听问题,同时也对“同行清听”辅助听课小程序作了简要说明。

 

化学系2019级博士生洪响晨就小班教学设计、研讨环节开展两个板块分享助教经验,他认为思政课应当结合教学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安排教学环节、设置阅读问题。环境学院2020级博士生邵瑞朋针对课程评估环节易出现的问题作了介绍说明,鼓励助教与学生深入交流,给予学生恰当的个性化反馈。

 

在座师生分别围绕“毛泽东思想”研讨课设计、“人类命运共同体”研讨课设计、“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研讨课设计、导读提纲设计、课程论文批阅、读书报告批阅六个专题展开分组研讨,并就研讨成果进行主题展示并充分交流。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教师、硕博研究生共200余人参与活动。



图文:周君仪、肖 艳

排版:褚浩宇

审核:朱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