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会

10月17日上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编辑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会。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研究院管委会副主任向波涛出席会议并讲话。研究院部分研究员、兼职研究员出席会议。会议由研究院院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主编艾四林主持。

会上,与会专家集体收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联播》报道。

 

向波涛在讲话中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意义重大,研究院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切实承担起学习、研究、阐释和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时代使命和重要职责,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艾四林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做的报告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我们要从中读出自豪、读出自信、读出自立自强。希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的研究员肩负起学习好、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政治责任,承担起从学术和学理上研究好、阐释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学术责任。

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解答了新时代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应当从“优先次序”、“哲学基础”、“战略风格”三个维度深刻理解报告内容。

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杨雪冬认为,要从历史的维度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的丰富内涵,体悟报告的深刻历史感和历史意识,这对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陈劲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阐释既立足当前实际,又放眼未来发展,同时具有大国担当。整个报告极具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围绕“人民性”与“中国式现代化”两个关键词,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中对理论的深化与创新,认为应当进一步研究报告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哲学和方法论依据。

研究院研究员、央编译局秘书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金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要求站在世界发展潮流的高度看中国问题,坚持大历史观,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中进一步深化对中国问题的理解和研究。

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广岭系统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中的一系列新提法,并结合当前国际局势,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十年中采取的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的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蔡万焕以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本质要求为例,指出习近平经济思想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及相关经济领域内的理念相互联系、相互贯通,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特质。

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维从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等维度,阐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认为应深刻思考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防范和化解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指出,相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逻辑结构上有所变化,这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深化和在理论上的创新;应该高度重视报告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述,深入研究“六个必须坚持”。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执行主编、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贵清在总结讲话中向各位研究员、兼职研究员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一篇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更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研究院将以最好的状态、最好的成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贡献力量。

 


图文:李云峰 车宗凯 吕宇乾

排版:褚浩宇 车宗凯 陈炳旭

审核:向波涛 艾四林 肖贵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