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思政课” | 白重恩教授讲授形势与政策第七讲“中国经济的新阶段”

11月3日晚,一位教授走进第六教学楼6C300,在黑板上写下一串经济公式,在讲台前安静地等待学生入座。这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白重恩老师正准备为2300名本科生讲授“形势与政策(1)”课程第七讲——“中国经济的新阶段”

 

白重恩教授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院长。他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制度经济学、经济增长和发展、公共经济学、金融、公司治理及中国经济。他曾任2015-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目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同时也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和学术委员会成员、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

在课堂上,白老师首先基于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核算与全要素生产率,介绍了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增长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78-2007),改革与开放共同推动了经济增长潜力的实现,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全国统一市场的不断完善,各类要素的流动越来越畅通,企业有了更大改善效益的积极性和自主权,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加速引进和消化。在第二个阶段(2008-2015),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下降,后发优势有所减弱,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政策推动的大量投资对稳增长保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资本积累导致经济效率下降的问题。第三个阶段(2016年至今)主要的经济举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高经济效率。白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经济增长的重要规律,指出当下中国经济在全球格局中所处的位置。白老师强调,在市场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在克服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创造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此外,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就在于不断的创新如果没有创新,仅靠资本的积累,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创新不仅是指科技创新,还有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创新,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形成经济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

紧接着,白老师结合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与五条重大原则,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白老师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是改善人民生活同时还要与自然和谐共生,保障经济安全,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效率的提升持续的效率提升需要不断创新,市场的力量是最大动力,政府要起到一定的协调作用,推动不同产业的协调发展,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协调发展。

最后,白老师结合自己对于中国经济的研究,阐述了清华人在科学研究、学科创新、建言献策等方面的实践与贡献。白老师勉励同学们,牢记初心使命,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的过程中,要有强大的责任感,要坚持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

白老师的讲授从正反两方面剖析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象,向同学们展示了经济规律与国家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机械系王浩然同学表示,从老师的讲授中看到了我国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阶段对政策的优化调整,这让自己对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充满信心。

 

全体师生课后合影

 

图文|孔奕淳、李玉蓉、石文婷

排版|褚浩宇

审核|何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