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的第三次新生读书会在善斋107教室举行。本次读书会的书目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下简称《发展》),2024级硕士研究生张泽人同学作分享汇报,学院助理教授李戈老师作总结点评。
张泽人同学从写作背景、全文结构、拓展问题三个方面开展本次导读。《发展》一文是恩格斯应拉法格邀请,把《反杜林论》中的部分章节单独抽出组合而成,起初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为题发表。该著作为工人阶级而撰写,去掉了厚重篇幅和繁杂论述,而以通俗为目标,因而传播范围极广,对社会主义运动在各国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被马克思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接下来,张泽人同学按照恩格斯的写作逻辑,分三个部分介绍全文。第一部分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史。空想社会主义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启蒙学者理性原则和无产阶级斗争这个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的;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辛辣批判,以及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都闪烁着天才的火花。然而他们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认为社会主义是理性原则的体现,而总是幻想一套完美的制度。恩格斯指出:这种不成熟的理论,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是相适应的。
第二部分是唯物史观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辩证法的发展史。经过了古希腊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个漫长的发展阶段而到唯物辩证法,实现了自然观的伟大变革。恩格斯客观评价了自然观变革中达尔文、康德、黑格尔等人所做的重大贡献,接着说明唯物史观的发现,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重大变革。因此社会主义不再是少数先知头脑里的奇思妙想,而是现存的经济关系、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通过艰苦地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从此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正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个科学理论的发现,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第三部分介绍唯物史观。恩格斯在这里首先阐述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并用唯物史观来具体考察中世纪、资本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三个时期,对各时期的生产特点、所有制关系进行了说明,着重解释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以及这个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作为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只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将生产资料收归社会所有,才能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才能使生产力的社会性质挣脱资本主义的狭隘框框,得以充分发展;才能使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人类才能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李戈老师对本次导读分享进行评述。他指出,一是对待学术研究要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寻找自己的学术兴趣点,不能漫无目的、蜻蜓点水。带着问题意识阅读有助于深化对概念的认识,把握名词含义的变动,注意变动背后的时代背景,思考当时背景与当前时代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拓宽学术研究的空间。二是注意理论与现实的交织,理论研究须与生动的历史实践结合,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敢于和善于运用经典著作提出的基本原理解释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历史进程。三是注意文本群的整合与阅读。在阅读文本本篇之外还需阅读序言导言前言、相关书信、同时期作品等相关著作,互相对照,以掌握其思想渊源、理论背景、时代特点。
本学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读书沙龙由学院助理教授李戈老师和陈晓仪老师指导,主要围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展开,力图通过同辈分享、教师点评、自由讨论等环节帮助同学们建构起对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培养经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和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从而立足中国化的站位,深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系列读书沙龙活动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集体性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同辈的学术旨趣以及相关研究方法,跳脱出单向研究的狭窄视野,从而实现思想的交汇和共同的成长。
图文/张泽人
排版/薛添仁
编辑/何慧
审核/邓喆、车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