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中国式现代化论坛(2025)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大会现场照片)
9月4日,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中国式现代化论坛(2025)”于清华大学主楼举行。来自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巴西、阿根廷、意大利、希腊、马来西亚等国家,以及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共计4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并发表学术演讲。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高长武、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陈郭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主持。
彭刚指出,80年前,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意志、付出巨大的牺牲,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较量。80年前的伟大胜利带给世人恒久的启迪: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二战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清晰地揭示,只有实现国际公平正义,才能筑牢世界和平的根基。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成长于国家和民族奋进之中,发展于国家和民族振兴之时。从抗战时期的“千秋耻,终当雪”到今天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清华的精神基因一脉相承。清华大学举办“中国式现代化论坛”,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国内外顶尖学者智慧。期望论坛能够从历史纵深中汲取经验,从理论碰撞中激发灵感,从现实关切中探索路径,进一步深化抗战史研究,更好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持。
高长武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紧扣“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一鲜明主题展开论述,阐明了举办纪念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深层逻辑,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看待历史问题的大历史观。以大历史观看待历史问题,首先需要把历史拉长了看,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其次需要把历史放宽了看,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抗战的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为拯救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再次需要把历史往深了看,抓主题、看本质、察规律:抗战的胜利,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必然规律和伟大真理。
陈郭华指出,要坚持高站位,深化对抗战胜利伟大意义的认识与研究,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结合的高度,系统阐释抗战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内在联系,揭示抗战胜利对推进民族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性贡献;要坚持大历史,深化从伟大胜利到伟大复兴的认识与研究,从战略牵制到精神觉醒,从制度创新到道路探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资源与实践范式;要坚持全人类,深化研究成果的国际交流、中国理念的世界传播,善于将中国的现代化实践经验系统提炼为可借鉴的发展范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路径选择,更为全人类现代化事业注入新的思想和动力,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展现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
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作了题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的报告。李捷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以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载入史册,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被动挨打,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厄运,使中华民族迎来了的新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代表国家前途,决定民族命运,寄托人民希望的新兴政治力量,成为主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力量;中国人民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蒙昧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民族危亡、历史厄运唤醒了他们的民族自觉,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紧密地团结起来,成为推翻三座大山、创建新中国的历史主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是深刻影响20世纪和21世纪人类走向的两件大事,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结出了希望之花、胜利之果。
本届论坛下设四个平行分论坛,分别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抗日战争的历史与历史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与会学者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瓦解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格局。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消灭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对于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西方国家的二战历史叙事中,中国抗战的地位和作用被普遍忽视和低估了,因此要重视在世界历史的视野下揭示中国战场与二战各主要战场之间的联动,以多维的历史研究、历史书写和历史教育,阐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作用,及其为人类现代化事业提供的宝贵经验。
闭幕式环节,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何建宇作总结致辞。何建宇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论坛深入研究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历史地位,深刻阐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作用。面向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论坛将继续发挥清华大学的学术优势,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进一步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凝练标识性概念,阐明原创性理论的内涵,成为世界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科学认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学术品牌。
“中国式现代化论坛(2025)”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承办。论坛将持续追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政策动态,加强国际学术合作,逐步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打造立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国际学术平台,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贡献学术力量。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姬泰然
照片: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