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上午,第十二届“清华、北大、人大”三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邓卫教授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艾四林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孙熙国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张雷声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蔡乐苏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朱安东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国红副教授等出席论坛。

清华、北大、人大三校博士生论坛(简称“三校论坛”)是三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紧紧围绕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和实践,组织博士生探讨、邀请专家点评。如今,“三校论坛”已在学术界和社会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自2002年11月北京大学马院举办首届论坛以来,在三所院校的精诚团结、通力合作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第十二届三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具有重要意义。本届论坛以“中国共产党90年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主题,共收到论文35篇,其中清华大学14篇,北京大学10篇,中国人民大学11篇。所有论文均匿名参加评奖,经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等著名专家学者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6篇。

此次论坛共有5位获奖同学做主题发言,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张放《从“人物中心”到“问题中心”:关于晚年毛泽东思想研究范式的几点思考》、清华大学高永《苏联官僚阶层的产生和启示》、北京大学尉浩《对“中国模式”的哲学思考》、北京大学张树焕《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改政策反复调整原因探析》和北京大学张学成《大革命后期中共党内关于工农运动的争论》。5位同学均做了精彩的发言,而点评老师也对他们的发言和文章进行了颇有深度和专业性的指导,指出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论坛还吸引了其他一些高校的师生参与,一些同学在会上向发言人提出了很多学术性很强的问题,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给论坛增添了活跃的氛围。论坛最后在大家合唱《歌唱祖国》中圆满落幕。
出席此次论坛的三所高校的其他领导和老师还有: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李翔海教授、刘军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杨德山教授,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肖贵清教授、张静老师、翁贺凯副教授、王贵贤老师等。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供稿